Category Archives: 飲食

懷孕母親的飲食能影響孩子的基因表現

「懷孕的時候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是個很常見的問題,通常大多是從母親的營養充足就能供應給胎兒發育的觀點來看這件事情。但一篇發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的研究,或許能提供一個新的觀點:「母親的飲食能影響孩子的基因表現」。而這個影響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輩子的。

 「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表觀遺傳學又稱「擬遺傳學」、「表遺傳學」、「外遺傳學」以及「後遺傳學」(英文epigenetics),在生物學和特定的遺傳學領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變 DNA 序列的前提下,通過某些機制引起可遺傳的基因表達或細胞表現型的變化。

研究的著眼點不在於孩子實際 DNA序列的變化,而是想觀察母親的飲食是否具影響胎兒在表觀遺傳上的改變。DNA 甲基化(methylation)就是一種表觀遺傳的修飾作用,它在某個 DNA 位元上添加甲基(methyl group)。我們能從飲食中的某種食物獲取甲基,像是含有膽鹼、維生素 B6 與 B12 等維生素的食物就是良好的甲基團供應源。(DNA 甲基化可能增強某些基因的表現,讓個體帶來更好的生存能力。)



表觀遺傳的機制。圖片來源:Wikipedia 

該研究以生活在甘比亞農村的懷孕女性為對象。選擇他們的原因在於他們的飲食大多來自於自己耕作,也就能吃什麼只能依賴老天爺。而甘比亞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之分,在這兩個季節裡頭,人們可以獲取的食物,在營養品質上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研究者們就想辦法說服當地的女性,分別在乾季和雨季進行來進行研究,84 位女性在雨季,而另外 83 位女性在乾季進行。

研究團隊藉由血液來比對母親們的營養狀況:特別是觀察那些能提供甲基團營養素,這些甲基團是有可能影響 DNA 修飾的。之後,科學家們再接著調查孩子們的 DNA,他們發現在雨季進行研究的母親們,他們的孩子在研究有比對的基因裡頭,甲基化的比率高於乾季進行試驗的孩子。這樣的結果與母親的營養狀況有關。此外,研究者們也發現母親 BMI 的增加與較低比率的新生兒 DNA 甲基化有關。(簡單地說就是要飲食均衡,然後別吃太胖就對了。)

研究發現在母親的飲食與嬰兒 DNA 甲基化存有關係是相當重要的,儘管研究沒繼續觀察這些基因上的變化對孩子的影響。這個研究只是初步且人數少的研究,不過研究團隊們相信這些資料是很重要的,且希望能更進一步的去研究探查。

表觀遺傳到底能幹嘛? 

或許看了前面的內容,你會想著…這基因本身的序列沒變,但經過一些修飾作用後帶來外在的變化,那麼,究竟是變了些什麼呢?

相對於傳統的遺傳學,表觀遺傳比較能代表個體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後的結果。就以抽煙為例,抽煙本身不會改變你的 DNA 序列,但會給某些部位的基因帶來一些修飾,而這個變化會延續到後代,孩子出生後身體健康狀況會變得比較差。有些父母擁有才的華,也有可能讓其後代繼承,也有可能與表觀遺傳有關係。

與先天的 DNA 序列要歷經常就的演化才會改變不同,科學家們認為,表觀遺傳是一種短時間內適應環境變化的一種遺傳機制,對生物個體的生存是很重要的。

另外,底下的參考資料內容雖然有點多,但….比本篇精采耶!(汗~)

參考資料與文獻

圖片來源:photo credit: cannedmoods.com via photopin cc

維生素 C 能預防腦部中風?


青椒是維生素 C 量非常豐富高蔬菜

天天五蔬果這個口號經常喊,但實際的生活當中要達到卻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除了從中吃到膳食纖維外,它們含有的維生素 C 或許對保護腦部血管有幫助喔!

一項法國的小型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 C 的人會有叫高的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在所有中風當中,出血性腦中風雖然僅佔了 15%,但它帶來的死亡率卻高於缺血性腦中風。缺血性腦中風發生在腦部的血管受阻時。

維生素 C 能幫助維持血管健康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原因可能跟維生素 C 具有降血壓與維持血管健康的能力有關。研究當中確實發現維生素 C 與出血性腦中風存有關連,但研究並沒有證明它們彼此之間是否互為因果。

維生素 C 一般常見於水果與蔬菜當中,像是柳橙、木瓜、草莓、甜椒(青椒)或是綠色花椰菜…等蔬果。基本上只要每天都有吃到蔬菜與水果的話,一般人是不太容易有維生素 C 嚴重缺乏的問題。

雖然該研究提供了補充維生素 C 的可能好處,但研究者們不希望我們把腦筋動到「維生素 C 補充品」上。如果身體沒有缺乏維生素 C 的問題,想要增加維生素 C 攝取,最好還是從食物中獲取會比較好。

維生素 C 缺乏會導致壞血病(Scurvy),會使皮膚、粘膜或是牙齦出血。要注意的是,缺乏維生素 C 的牙齦出血跟刷牙容易流血不同,前者是牙齦的膠原蛋白以及血管的結構不良造成;後者則是口腔健康的問題。

膠原蛋白是身體結締組織的重要結構蛋白,在血管、骨骼、關節與肌膚真皮層中的細胞間質裡都有。在細胞合成膠原蛋白的程當中,經過維生素 C 的修飾後,膠原蛋白的結構會變得更加穩固,而研究者從這邊推測,這或許與腦部是否容易出血有關係。

但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缺乏維生素 C 很可能代表著整個生活習慣本身就不健康,因而增加中風的風險。

在這個研究當中,研究團隊觀察了 65 位遭遇出血性腦中風的人,並與另外 65 位健康人的資料對比。從血液樣本的檢查結果得知,所有的參與者裡面有 41% 的人體內維生素 C 處在正常的水平;45% 的人體,內維生素 C 枯竭;而最後的 14% 的人則是處在維生素 C 缺乏的狀態。

平均來看,那些中風的人大多是處在維生素 C 枯竭的狀態。此外,維生素 C 枯竭也和較多的住院日有關連,不過與較高死亡風險無關。只是研究者們並不確定維生素C 缺乏在中風裡的影響究竟有多少。

除了維生素 C 缺乏,高血壓、飲酒還有體重過重等是其他腦部出血的危險因子。不論如何,這個研究重新提醒我們應該要多多關心自己的營養習慣,飲食中要均衡攝取各式各樣的蔬菜與水果,如果已經缺乏這類營養素很久的話,那麼一開始也可以考慮把補充綜合維生素考慮進來。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D
  • 文章標題:Can Vitamin C Ward Off Stroke?
  • 文獻與人物: Stephane Vannier, M.D., Pontchaillou University Hospital, Rennes, France; Ken Uchino, M.D., neurologist, Cleveland Clinic, Ohio; Louis Morledge, M.D., internist, Lenox Hill Hospital, New York City; April 26 to May 3, 2014, presentation,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nnual meeting, Philadelphia
  • 整理編譯:Sidney

朋友會影響你對食物的選擇

shutterstock_54578950

當你與一群好友們聚餐時,你是否有過隱藏自己真正的想法,然後點跟同伴們類似的食物呢?

如果有,請不要覺得自己奇怪,因為根據一份新的研究發現…會這麼做的人其實還滿常見的。

過去就有「社會規範會決定人們飲食行為」的假設,這篇發表在營養飲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上的回顧研究就是想確認這個假設是不是真的。結果發現同儕的影響,確實會左右你對食物的選擇,還有吃下肚子的份量。比如說你本來是小鳥胃,但認識了一群大胃王,為了維持這段得來不易的友誼,你的食量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強大起來!

該研究的研究者分析了 15 篇發表在不同期刊上的研究。當中有 8 篇分析人們在食物的選擇上如何被飲食規範給影響;另外 7 篇則把重點放在處於這些規則下的人們會如何去選擇食物。

當你告訴參與研究的人說其他的人在吃低卡路里或是高卡路里飲食時,他們會傾向選擇跟其他人一樣的食物。此外,這份回顧研究也揭露出同儕之間如何影響彼此對食物的選擇。

研究發現人們對食物的選擇顯然會受他們的社會認同(Social identity)影響,而這個影響甚至在當事人沒有察覺下發揮作用,即使他們獨自吃飯亦然。

所以呢!從這個研究裡我們能學到什麼呢?

人們的飲食選擇不僅會被他人影響,他人也有可能受到我們的飲食行為而有所變化。當我們從自身去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漸漸地影響周遭人們的飲食行為,讓大家都吃得健康一點。

 

關於本文